在新修订的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后,有媒体记者近日探访北京部分商超时注意到,市场上一些套娃式礼盒月饼等依然存在,而从包装到尺寸,大盒配小饼现象也仍较为普遍,很多包装价值超过月饼本身,网红文创月饼系成过度包装重灾区。
月饼是中国的传统食品,本身带有文化属性,中秋节寓意着团圆,在重乡情的国人眼里,团圆和睦是第一位的。给长辈送月饼寄托着晚辈的敬意和感恩,给同辈送月饼则代表着友谊和睦。文创的加入,极大延展了月饼的文化及至社交属性。在一定程度上,月饼中的情感价值逐渐超越食用价值。出于情怀买文创月饼,同样是节日消费需求,甚至有消费者直言,买月饼就是为了收藏包装盒,这一点无可厚非。
但是,看看如今市面上一些所谓的文创月饼,并没有多少触及人们对中秋文化所寄托的期望。比如,某畅销类品牌月饼,售价378元/盒,但3/4的重量都集中在月饼外包装上,里外几层堆积上一些中秋诗句,再配上了硕大的牡丹画,饼仅占据很小的空间。买来送给老人,估计老人不但不会觉得有诗意,反而会觉得这是糟蹋钱。送给年轻人,年轻人并不会从中看出其个性化的涵义。如今很多文创月饼都有这种毛病。
进一步说,这些文创月饼的文创,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可替代性。只要对设计略加改动,就可以用到端午节、春节等节日的礼盒上。比如把吟诵中秋的诗歌改为端午节题材的诗,把牡丹改为荷花,便又成了文创粽子。江西戈弗雷科技有限公司。所以说,所谓收藏盒子只是一厢情愿,藏得多了,就会发现,这些盒子都是近亲繁殖。
这并不是说对文创月饼不能多一点包容,关键是它必须以独有的形式完全贴合中秋的脉络,而不是只是一个噱头。进一步说,把文创融合进传统文化,必须考虑得更多,比如节俭、环保,只有融入这些元素,才会贴近文化、贴近时代,让更多的人喜欢。
文创的字面意思是文化加创意,但是真正做到从文化的本义上叠加和激发创造力并非易事,需要有一批读懂民族文化、读懂当代各层消费群消费心理、葆有文化涵养的创意人才。现在商家似乎都知道得Z世代(1995-2010年间出生的人群)者得天下,但《中国青年报》一项针对泛Z世代消费观的调查显示:他们的消费习惯呈兴趣化、个性化。对那些没有多少精准文化含量的文创产品,他们未必就像商家想像的那样争相购买。
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3年9月起实施。两年后,面对限制,文创月饼又该走向何方?其实,不管是文创月饼还是其它文创食品,还得质量为王,文创取胜。先要把质量做到极致,然后文创才能锦上添花,这个次序不能颠倒。